蚂蚁文学 > 唐朝贵公子 > 第三百六十二章:陛下回京
最新网址:www.mayiwsk.com
    李世民说着,叹了口气:“这朔方朕该见的已见了,也是时候……该回长安去了……朕是天子,一举一动,牵动人心,关乎了无数的生死荣辱,朕任性了一次,也仅此一次而已。”

    说着,李世民站起身来,微笑的看着陈正泰:“明日清早就随朕南下吧。只是……朕打算一路快马加急,赶到宣武站,而后乘坐马车,火速回程,不过……到底谁是青竹先生,又有谁在朕走之后,这朝中百官,到底怀着什么心思,朕……倒是想要好好看一看。

    陈正泰听罢,心里反而松了口气!

    说句实在话,他一直认为传出皇帝驾崩的消息去,是一个馊主意。

    但凡有一点的意外,后果都可能不可设想的。

    现在李世民提出回长安,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,于是陈正泰像是怕李世民反悔似的,连忙道:“儿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次日清早,李世民就早早的起来穿戴好,带着护卫,连张千都舍弃了,毕竟张千这样的宦官,实在有些拖后腿,只数十人各自骑着高头大马出发!

    这沿途上,会有不同的牧场,到时可以直接取新马换乘,只需带着一些干粮,便可了。

    一路南行,偶尔也会遇到一些突厥的散兵游勇,这些败兵,犹如孤狼似地在草原中游荡,大多已是又饿又乏,失去了部族的庇护,平日里自诩为勇士的人,现如今却只是苟延残喘!

    他们见着了人,竟是俯首帖耳,极为顺从,若是有汉人的牧民将他们抓去,他们却像是求之不得一般。

    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宣武站,李世民坐上了车,陈正泰同车作陪。

    李世民靠在椅上,手中抱着茶盏,道:“朕在想一件事,突厥人自隋以来,一直为中原的心腹之患,朕曾对他们深为忌惮,可是何以,这才多少年,他们便失去了锐志?朕看那些散兵游勇,哪里有半分草原狼兵的样子?说到底,不过是一群寻常的百姓罢了。”

    陈正泰想了想道:“陛下说的对,只是儿臣以为,陛下所忌惮的,乃是突厥这个部族,而非是一个两个的突厥人,人力是有极限的,即便是再厉害的勇士,终究也不免要吃喝,会挨饿,会受冻,会害怕长夜,这是人的本性,可是一群人在一起,这一群人若是有了首领,有了分工,那么……他们迸发出来的力量,便惊人了。突厥人之所以从前为患,其根本缘由就在于,他们能够凝聚起来,他们的生产方式,乃是牧马,大量的突厥人聚在一起,在草原中牧马,为了争夺水草,为了有更多栖息的空间,在首领们的组织之下,组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突厥铁骑。”

    “而我中原则不同,中原多为农耕,农耕的地方,最讲究的是自给自足,自己有一块地,一家人在地中觅食,虽也和人交换,会有组织,可是这种组织的方式,却比突厥人松散的多。在草原里,任何人走单,就意味着要饿死,要单独的面对未知的野兽,而在关内,农耕的人,却可以自扫门前雪。”

    陈正泰顿了顿,继续道:“所以,这并非是草原里的人天生比我大汉的百姓更加好战,而是他们的生产方式,决定了他们必须抱团,也必须好战。而一旦他们的组织被击溃,首领被斩杀,群龙无首,他们就成了孤狼,游荡在这草原里,单独的人没有办法获取足够的食物,被饥饿和疾病所困扰,其实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工人呢,那些工人呢?”李世民看着陈正泰,那些工人的战力,大大的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陈正泰道:“工人比农人的好处就在于,他们并非是自给自足,一个作坊里,需要数百上千人团结协作进行生产,他们往往来自于天南地北,这使得他们既需要协作,无法单独存活在这个世上,因而他们天然是需要有一个组织的。他们往往比农人更有见识,毕竟……通过协作,往往可以进行交流,而交流的本质,其实就是获取知识,这种知识未必是从书本中获得,可比之浑浑噩噩的农人,见识不知高多少倍。”

    “也正因为他们的生产乃是数百人和上千人,甚至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,那么势必就必须得有人监督他们,会划分各种工序,会有人进行协调,那些组织他们的人,某种程度而言,其实就是这草原中突厥各部首领们的职责,我大唐的百姓,但凡能组织起来,天下便没有人可以比他们更强大了!就说儿臣的那位堂兄陈正业吧,难道他天生就是将军吗?不,他从前从事的,不过是挖煤采矿的事儿而已,可为何面对突厥人,却可以组织若定呢?其实……他每日承担的,就是将军的工作而已,他必须每日照顾工人们的情绪,必须每日对工人进行管理,为了工程的进度,确保工期,他还需将工人们分为一个个小组,一个个小队,需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,甚至……需要建立足够的威信。因而一旦到了战时,只要给与他们合适的武器,这数千工人,便可在他的指挥之下,进行殊死反抗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不禁颔首:“颇有几分道理,这一次,陈正业立了大功,他这是护驾有功,朕回长安,定要厚赐。”

    马车飞驰,窗外的景物只留下掠影,李世民有些疲惫了:“你可知道朕担心什么吗?”

    “陛下一定在担心太子吧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朝陈正泰微笑:“不错,你果然是朕的得意门生,朕现在最担心的,就是太子啊。朕现在禁绝了消息,却不知太子能否控制住局面。那青竹先生做下这么多的事,可谓是处心积虑,此时一定已经有所动作了,可凭借着太子,真能服众吗?”

    陈正泰则道:“陛下其实不必有这么多的忧虑。”

    “噢?”李世民不由道:“莫非你以为太子……”

    陈正泰摇头:“儿臣只是觉得,做人,最重要的是开心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先是一怔,随即瞪他一眼。

    他索性不再理会陈正泰了,直接靠着椅子打盹儿来,片刻之后,便起了鼾声。

    其实他陈正泰最佩服的,就是坐着都能睡觉的人啊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这几日,长安的气氛变得极为微妙起来。

    太上皇直接在太极宫中住下了。

    而太子也被房玄龄等人极力劝谏,留在了太极宫中。

    天无二日,人无二主。

    此时任何人的退让,那么另一边的人就可顺势揽住大权。

    长安城里的各路军马,似乎都有人如走马灯似的拜访。

    李渊已经意识到,自己没有退路了。

    他只有压制住太子,方才可以重新执政,也能保住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段时间的悠闲。

    裴寂和萧瑀二人,却是有些急了。

    双方相执不下,这般下去,可什么时候是个头?

    若是不迅速的掌握局面,以秦王府旧臣们的实力,迟早太子是要上位的,而到了那时,对他们而言,不啻是灾难。

    因而裴寂在等得快失去耐心的时候,赶至了太极宫的偏殿,寻了李渊。

    此时,李渊正在偏殿中休息,他年纪大了,这几日身心煎熬之下,也显得很是疲惫。

    见了裴寂,李渊心里不禁责怪这人多事,也忍不住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实在不该从大安宫中出来的,可是事已至此,他也很清楚,此时也只能任这人摆布了。

    此时,裴寂道:“陛下有没有想过,这般下去,房玄龄等人势必要鼓动太子殿下对陛下下手?”

    李渊脸色凝重,他没说话。

    李氏的皇族,自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,对于自己的至亲,往往都难以信任。

    见李渊一直默默不语,裴寂又道:“陛下,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啊,当务之急,是该立即有所行动,把事情定下来,如若不然,只怕时间拖得越久,越是不利啊。”

    李渊不由站了起来,来回踱步,他年纪已经老了,脚步有些轻浮,沉吟了很久,才道:“你待如何?”

    “现在许多世族都在观望。”裴寂正色道:“他们之所以观望,是因为想知道,陛下和太子之间,到底谁才可以做主。可若是让他们再观望下去,陛下又如何能临朝观政呢?为今之计,只有恳请陛下邀买人心……”

    李渊不解地看着他道:“邀买人心?”

    “世族的心腹大患在于陈氏,陈氏四处收容逃奴,触怒了所有人的利益。陈氏在朔方建城,更是让人无法容忍。陈氏怂恿陛下开科举,科举取士,更是让人苦不堪言。甚至他们在扬州所做所为,又何尝不让天下世族胆战心惊呢?为今之计,是该陛下出来主持大局,下旨废黜从前的苛政……”

    “陈氏……陈正泰?”李渊听到此处,就立即明白了裴寂的打算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其实是一步好棋。

    陈正泰现在也是生死未卜,这陈家已是群龙无首。

    他们的实力,也遭受了重创。

    在这个节骨眼上,若是拿陈家开刀,必定能安众心,一旦获得了广泛的世族支持,那么……即便是房玄龄这些人,也回天乏术了。

    毕竟,谁都知道太子和陈正泰相交莫逆,太子做出承诺,邀买人心的话,许多人也会生出顾虑。

    可太上皇不同,太上皇若是能重新确保世族的地位,将科举,将朔方建城,还有扬州的新政,统统废黜,那么天下的世族,只怕都要俯首帖耳了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得到了他们的支持,就等于是这满朝文武百官里,占有九成人会支持李渊,而他们的背后,则是一个个世家,这些人掌握着巨大多数的田产和人口!

    届时,房玄龄等人,即便是想翻身,也难了。

    只是……

    李渊不禁道:“朕观那陈正泰,印象颇好,今时今日,怎么忍心拿他们陈家开刀呢?”

    裴寂就道:“陛下,切切不可妇人之仁啊,现在都到了这个份上,成败在此一举,恳请陛下早定大计,至于那陈正泰,倒是无妨的,他十之八九已是死了,大不了陛下下一道旨意,从优抚恤即可,追谥一个郡王之号,也没有什么大碍的。可废黜这些恶政,和陛下又有什么干系呢?如此,也可显得陛下公私分明。”

    李渊的心里其实已乱成一团了,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果断的人,现在依旧是唉声叹息,继续来回踱步。

    倒是一旁的萧瑀道:“陛下继续这样犹豫下去,一旦事败,陛下还能做太上皇吗?臣等也势必死无葬身之地,还有赵王殿下,以及诸宗亲,陛下为何只顾念一个陈正泰,却视宗亲和臣等的身家性命如儿戏呢?箭在弦上,已不得不发,时间拖的越久,越是夜长梦多,那房玄龄,听闻他已开始暗中调动人马了。”

    李渊目光一正,随即深吸了一口气,最后道:“你们自己去办吧。”

    他终究还是无法下定决心。

    不过,这句你们自己去办,却显然有着另一层意思,裴寂和萧瑀顿时二人松了口气,而后出了殿。

    这一路走着,裴寂看了身旁之人一眼,摇头道:“陛下终究不是成大事的人啊,他谋而不断,迟早要酿成大祸。”

    “却也未必。”萧瑀正色道:“正因为陛下如此,所以我等才愿誓死相从。”

    裴寂深深的看了萧瑀一眼,似乎明白了萧瑀的心思。

    不错。

    正因为李渊是这么一个人,大家才愿意舍弃身家性命,倘若换做是其他人,谁能保证,将李渊重新扶持起来之后,李渊会不会与他们反目成仇呢?谁能确保不会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呢?

    而且,一旦李渊重新夺回大权,势必要对他和萧瑀言听计从,到了那时,天下还不是他和萧瑀说了算吗?如此,天下的世族,也就可安心了。

    斐寂点了点头道:“既如此,那么……就立即为太上皇拟定诏书吧。”

    
最新网址:www.mayiwsk.com